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页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南安市: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变革新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趋势,南安作为一个传统、消费品占大多数的制造业大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以保持在产业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地位。首先主动融入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率;其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更加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最后创新载体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多管齐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打造南安产业升级版。

一、更加注重提升传统产业

南安市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基础好、比重大,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要抓住两化融合的机遇,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让老树开出新花

1.强化技术改造

    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试点行动,加快石材陶瓷、水暖厨卫、鞋服轻纺等产业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推动数控一代和智能装备在工业领域广泛运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不断巩固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应对人口红利衰退、人工成本上升的趋势,大力实施机器换工专项行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推进兼并重组

    制定出台金融、财税、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产权流转、股权置换等方式实施兼并重组,更广泛地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活动,推动行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多方共赢、逆势发展。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一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又属于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通过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为先进产能腾出优质资源和环境空间。

3.坚持绿色环保

扎实推进石材行业污染整治行动,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能效、物耗监管,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设备,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加快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石材循环经济聚集区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资源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以铁的手腕保护好青山绿水。

二、更加注重做大做优增量

从南安实际情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把重点放在做大做优增量上,加快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通过做优增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壮大主导产业

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落实好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集中力量突破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着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石材业要加快向石材工艺、工程设计、石材会展、建筑装饰、石材养护、指数经济等高端环节攀升,全力打造国际石材之都。陶瓷业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双重驱动,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水暖厨卫业要大力开发定制化、数字化、人性化产品,加快向卫浴洁具、卫生厨具一体化发展。机械装备业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培育壮大数控一代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汽配等细分行业,加快从生产配件向成套装备转变、从普通机械向精密数控机械提升、从一般装备向专用设备延伸。鞋服轻纺业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开发出更多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产品,强化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2.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现有基础,坚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发展方向,围绕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四大链条,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利用好石井宝贵岸线港口资源和厦门新机场建设机遇,积极发展现代渔业、海洋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和高端临海、临空、临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把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筛选培育一批专精特重点骨干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实行领导挂钩、重点培育,力促其快速成长,使之成为引领南安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3.突出招大引强

深入开展比招商、清闲地、促投资竞赛活动,强化项目三维对接,主动对接厦门自贸区产业辐射,引导乡贤回归创业,采取专项招商、一对一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制造业大项目,引进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引进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现代农业企业,做到引进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大企业、构建一条产业链。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和服务保障,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及早投产。

三、更加注重推动跨界融合

立足南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抓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契机,大力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拓展产业业态、放大产业叠加效应,不断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1.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业企业与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美丽乡村旅游跨界融合、组团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现代农业特色化水平。重点围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广产品配送、连锁专卖、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互补融合的销售方式,支持和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向农村拓展,形成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定制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种养。

2.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引导龙头企业从产品制造型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等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分离外包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支撑条件,着力培育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远程技术支持等服务业新兴业态,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北部电商创业园、成辉光机电市场电商平台的建设运营,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对接,集聚资源扶持本土垂直、全产业链电商企业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电子商务话语权。同时,着眼于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生活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

3.推动主导产业集成化

积极顺应产业融合趋势,借鉴泛家居联盟、石材体验馆、装饰施工一体化等经验,支持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消防器材等优势产业跨界合作、组建产业联盟,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装备等各个业务链进行整合,带动关联行业合纵连横、整合提升、抱团取暖,形成产业集群新形态。引导建筑业承包商牵头组织石材陶瓷、水暖厨卫、装修装饰等上下游企业跨界联手,围绕生产投资、共同开发、协作配套、销售售后等开展供需对接,形成生产、销售、施工、安装服务一体化,促进产业融合共生。

四、更加注重强化创新驱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让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打造转型升级的强引擎

1.向技术创新要效率

鼓励企业瞄准技术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做好消化吸收和整合再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构筑企业自身核心技术价值和优势。

2.向产品创新要效益

引导企业紧贴市场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变化,在坚持质量取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重视产品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比如,卫浴行业要从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3.向营销创新要市场

鼓励传统行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O2OC2M运营模式,了解消费者个性化爱好,开展高效精准营销,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依托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在品牌运营、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南安制造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

4.向管理创新要活力

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引导企业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制度化水平,推动企业管理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引导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先进方法、成功经验,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善经营、懂管理的领军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和创二代

五、更加注重优化载体平台

着力打造一批能够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的优质载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1.推进产城融合

下大力气做好南安中心市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扩张城市规模与完善城市功能相协调,加快五大中心建设,抓紧推进片区改造,努力提高城市品位,让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深度融入厦漳泉同城化和泉州大都市区建设大局,推进沿海三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镇建设和管理机制,推动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

2.优化产业园区

按照建设现代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要求,优化全市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功能复合、产研住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体。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亩均税赋贡献等指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闲置土地盘活整合力度,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进滨江机械装备园区优化提升,着力打造集科研、孵化、生产、示范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装备新载体。加快观音山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推动盛辉物流、宏达物流等企业尽快建成投用,支持天地汇等企业建设物流公共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海西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加快石井港区码头泊位、疏港道路建设,优化临港产业项目落地条件,推动港口与临港工业、临港商贸、临港物流共同繁荣发展。

3.激活“泛家居”联盟模式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跨界联盟、两端融合、集成体验、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引导跨界跨行业联盟协作,将石材、水暖洁具、厨卫、石材工艺摆设、家具搭配以及物流配送、电商平台等各个环节进行融合互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手建设好具备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客户中心和设计中心等四大功能的泛家居电商平台;继续鼓励品牌企业到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打造并运作南安电子商务产业园,苏宁易购、阿里巴巴、农业银行金融超市以及本地优秀的电商企业目前已入驻。通过电商平台、专业市场和生产企业无缝对接,做大线上市场。打造好线下首个体验馆,嫁接“厂家直销、一站式采购、一体化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给予消费者不同的现场冲击感和居家向往。持续做大展会经济、国际市场,把“泛家居”概念融入石博会、农订会和水暖泵阀交易会,引导企业在海外设立建材市场,并利用海外投资基金,推动建材产能“走出去”。

4.打造创新平台

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和加速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协作,促进对接成果转化落地。落实一县一平台要求,推广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平台+人才引进模式,力争在石材、水暖、机械等行业中至少引进一家以上综合创新平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通过允许产权分割、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整合盘活存量商业楼宇、闲置老厂房旧库房等资源,支持各类创新工场、创客学院发展,培育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六、更加注重强化措施保障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新,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开放环境和社会环境做保障。

1.推进政府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持续优化政府行政权力、基本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责任、涉企收费项目、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五张清单,努力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审批简化提速改革、规范中介服务改革、强化监管体制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积极承接自贸区辐射带动效应,及时跟进复制自贸区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企业名称自助选用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改革带动重点领域改革,推出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改革新举措,最大限度激发转型升级活力动力。

2.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重点产业精准施策,逐个对接跟进、细化量化上级扶持政策,抓好首台套设备开发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推广、众创空间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落实,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项目、企业投资、企业生产力。强化财税政策和政府投资导向作用,统筹整合现有各项扶持资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鼓励银行对企业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大力推广设备融资租赁,积极发展互联网支付、小额网络贷、股权众筹等新型金融。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机遇,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直接上市融资。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产业转型升级领域。

3.培养引进人才

以建设省级人才强市为契机,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企业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广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加快研究实施个性化的人才政策,着力解决好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社会福利等问题,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狠抓工作落实

引导广大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四个人的要求,深入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精神,向各类先进典型对标看齐,把心思精力用在工作上,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战略思维,坚决破除重投资拉动、轻创新驱动,重产出总量、轻效益质量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抓转型就是抓发展的观念,以更大的勇气破解发展难题,勇于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多在上想办法,少为不行找理由,做到在其位、有作为。经常深入一线、企业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大胆服务企业。运用好三比一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等有效机制,促进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按照《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严肃整治庸懒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作风纪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