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页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仁怀市:仁怀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引导与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农民工利用在外打工时学到的技术、经验和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或养殖业、开办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近年来,仁怀市按照国家和省市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农民工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将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作为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长期转移的重要举措。仁怀市采取优化服务、注重培训、广泛宣传、加强扶持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引导和支持一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取得较好成效,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容量、低门槛、易接受的就业渠道,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总体状况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是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双百强”县市之一。全市地域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174个村(居),总人口6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万,占总人口的85.3%;农村劳动力资源35.4万元,占农业人口的60.4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在外务工人数常年保持在15.2万人左右。随着我市创业环境的不断完改善,一批又一批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家乡创业,由“打工”向“创业”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调查统计,2011年初到2015年底,全市返乡农民工累计3.01万人,实现创业1.29万人,返乡创业生产总值估计达16.3亿元。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

一是个人自身因素。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自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工无固定的组织、无固定的地点、无固定的工种,导致工作不稳定、收入不保障。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因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因在输入地不能享受公平待遇、不能落户城镇;因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适应外地生活、思念亲人等原因而选择返乡创业。

二是具有创业基础。务工孕育创业。外出务工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加之经历过现代工业的影响、城市文明的熏陶、市场经济的洗礼,开阔了眼界,开启了心智,更新了观念,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了比较熟悉的专业技能技术,具备了实现返乡创业的基础。

三是政策举措影响。政策举措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使得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贵州省人社厅实施“雁归兴黔”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具体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出台,对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是产业梯度转移。由于我国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差距大,东部发展地区产业、资本、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要素成本上升,加上劳动力供求变化,发展缓慢,中西部地区则有潜在优势和迂回空间,许多农村劳动力有超过半年的农闲时间可以利用,加上发展条件和环境逐步改善,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资本继续向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和扩散,这为西部地区的县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媒介和重要载体。

五是创业环境改善。环境改善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直接推动力,随着我市交通三年攻坚、水利三项会战、城镇发展三年行动的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各乡镇(街道)招商引资条件的优惠,尤其是我市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就业、保障、扶持、服务等方面制定的有力举措,吸引着有创业意愿的外出务工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

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实现全覆盖。按照我市地理方位分为主城区、怀南和怀北三个区域,其中主城区包括中枢街道、盐津街道、苍龙街道、茅台镇、鲁班街道、坛厂街道,怀南区域包括长岗镇、五马镇、茅坝镇、龙井镇、九仓镇、后山乡,怀北区域包括喜头镇、学孔镇、高大坪镇、大坝镇、火石岗镇、三合镇、合马镇、美酒河镇。全市返乡农民工创业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其中怀北区域人数最多有5089人、占总数的39.5%,主城区、怀南区域次之,涉及村居148个、占村居总数的85.1%。(见表1




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为中青年。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20岁以下的占2%,2030岁的占5%3040岁的占46%4050岁的占42%50岁以上的占5%(见图1)。通过深入走访调研,3050岁的返乡农民工因具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具备创业基础,积极性很高;30岁以下返乡农民工因对城镇生活比较向往和热爱,较少考虑创业;50岁以上返乡农民工因身体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业积极性不高。




1  仁怀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年龄分布



三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多数为初中以下学历。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小学及以下和初中(中专)文化者居多,人数分别为3466人和8650人,分别占总数的26.8%67.1%;高中(大专)文化占5.3%;本科及以上文化仅占0.8%。(见图2



3  仁怀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产业选择分布




五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区域多在主城区。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地点选择上,在主城区创业的达8532人、占总数的66%,其余选择在本乡镇或周边区域创业(见图4)。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绝大部分认为返乡创业并不意味着就要回到农村创业,对于返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工,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创业是一个明智选择;对于发展工商企业的农民工,大部分会选择在主城区及其周边区域,这些区域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便利的交通和密集的人口有利于客户的产生。




图4  仁怀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地点选择分布



       六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依靠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自有资金,以小微型民营企业为主,投资主要集中在10万—50万元之间(见图5),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5  仁怀市返乡创业农民工投资规模分布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一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上有老人下有小孩,能在家门口就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广大农村地区就地直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了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加之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是小微型企业,且对技术要求不高,比较集中于种植、养殖、运输、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容量、低门槛、易接受的就业机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一名农民工返乡创业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约7人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比如,茅台镇椿树村村民胡诗勇,外出务工20134月返乡,得知村里还未用上自来水,他利用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通过自筹资金、寻找合伙人等方式,投入100余万元成立了川黔引水供应公司,实现年创利润20余万元,解决本村10余名群众就业。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外出务工经过大中城市的历练之后返回家乡创业,不仅带回了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带回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的技术、市场信息及管理经验,他们将带回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当地形成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闲置的荒山、慌坡、荒地得到充分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有效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坛厂街道桅杆村村民张金花,外出务工2015年9月返乡,充分运用在外务工积累的资金和技术,结合本村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100余亩,实现年收入26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58人就业。

三是带动了农村地区发展。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从经济发达地区将新的发展理念带到农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担任不同角色,或兴办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或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或担任村(社区)干部,在此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素质、推动了农村地区发展,成为带领群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人。可以说,返乡创业农民工既是现代经济管理的传播者,又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引领着农村文明时尚,引导着广大农民更加关注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等,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比如,三合镇顺兴村村民李浪,外出务工 20158月返乡,利用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掌握的技术和学到的理念,积极动员村党支部、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投入资金80万元创办特色乌鸡养殖场,目前养殖规模达5000余羽,覆盖贫困户13户,解决就业30余人,已形成“企业+支部+党员+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四是加快了城镇建设进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区域不是在小城镇就是在县城,且绝大部分是在本乡镇或周边区域,通过建立独资、合伙等形式的企业,促使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向小城镇集中,提供产业支撑,投资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产业,为小城镇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提供了推动力。同时,由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多数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就近优化配置,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效果是增加县城和小城镇人口,增加所在区域的生产总值,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

二、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市始终把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服务形式,扎实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

(一)优化服务,让返乡创业落地生根

一是简化手续办理。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对返乡农民工在投资创业过程中办理的场地证明、安全许可、经营许可、卫生许可、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时限,让一切手续办理从优、从快、从简,减少创业者投资成本,确保返乡农民工创业得到有效帮助。二是强化创业指导。充分发挥市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创业部门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立项、选址、培训、用工、启动、运营等方面的服务,着力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全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实行动态管理服务,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街道)了解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发展能力,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切实提升创业实效。

(二)注重培训,让返乡创业因地制宜

一是完善培训网络。通过建立市、乡镇(街道)两级创业服务网络,依托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就业培训中心等机构,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贷款申请、跟踪扶持等全流程精细化的培训服务。二是结合需求培训。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立足各地优势和特色,按照创业培训工作要求,制定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求的培训方案,适时开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确保创业培训高效、优质、实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定期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学习,不断增加企业管理知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升创业能力,同时聘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创业者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可参照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40余期1500余人次,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00余万元,培训合格后实现成功创业796人。

(三)广泛宣传,让返乡创业蔚然成风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并围绕亲情、乡情等家乡情结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个基础原因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投资氛围,不断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和投资荣誉感。二是加大典型宣传。通过中国酒都报、仁怀广播电视台、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市内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宣传和推介,做到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文,不断增强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影响力,以此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三是加大形势宣传。以每年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契机,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加大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宣传,营造“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新观念,为广大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加强扶持,让返乡创业快速成长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资源共享的运作方式,对在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坛厂配套产业园区以及各乡镇(街道)经济活跃区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规定,对符合政策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及时兑现场租、创业等各项补贴及费用减免。二是强化金融扶持。协调省财政厅和人社厅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匹配351万元,市级财政出资522万元,作为保证金注入到蒙银村镇银行,对创办微小型企业的各类返乡创业人员给予8-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扶持,优先给予“315万元”政策扶持,并享受35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每月300元的场租补贴;鼓励市内金融机构将贷款人群重点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开通创业贷款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审核办理流程。五年来,累计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各类贷款4323856万元,帮助432名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目前,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导致返乡创业存在困难。

(一)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短缺已成为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多年在外务工积蓄和技术积累,但务工所得的有限积蓄相对创办企业的巨额投入来说显得杯水车薪,在与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后,才勉强把企业办起来,再也没有更多资金支撑企业运转,低于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削弱。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担保条件较高,耗费时间较长,难以获得金融机构金融支持,造成资金链条中断。

(二)技术人才紧缺

返乡创业农民工所创办的实体大多数属于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创办地的生活标准、环境和物质文化条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本地人才和优秀劳动力大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难以吸引、留住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参与企业的经营。特别是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技术人才流动性更大,即使工资待遇与本地企业相差不大,也更愿意外出务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积累更多的资本。

(三)管理能力薄弱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基本上是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水平偏低的体力劳动者,多为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缺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导致创办的部分企业实力不强,生产品种单一,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发展不稳定;部分企业死守家门,技术落后,只注重在当地发展销售,没有很好地开拓市场潜力;部分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发展,创业路子严重受到限制。比如,高大坪乡银水村村民罗信强,20136月从浙江返乡后,投资50万元创办信强养猪场,因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对政府扶持政策不知晓,养殖技术、产业信息、市场营销等凭借自身经验,导致企业缺乏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发展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

(四)创业盲目性大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虽然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部分返乡后由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更好地经营和管理,导致其企业管理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加之对产品营销存在信息不畅、缺少信息服务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盲目创业,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后续发展比较困难。据调查统计,全市95%的乡镇(街道)近年来都发生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倒闭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不善、市场把握不准。

(五)创业成本偏高

农民工返乡创业由于受自身限制,基本达不到贷款条件,即使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高额利息也难以承受。目前我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月利率约为千分之七,加上贷款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年利率可能要超过10%。同时,由于办理手续需要缴纳的费用和创业用地审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

四、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减轻当地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就进一步扶持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本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增幅,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专项基金额度,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贷款贴息和创业项目补贴,或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财政补贴,同时有效整合上级转移支付的涉农、科技、工业发展等资金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为创业农民工减轻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创业农民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实行减免部分税收、提高税收起征点、降低注册资本限额等的优惠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可考虑由财政部门安排反补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可考虑适当提高税收起征点;对处于创业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税收优惠,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征收与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税费;对创办企业属于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的,可考虑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三是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享受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与外地客商同等享受当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按规定同等享受扶持发展白酒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体系,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就业培训中心为主阵地,有效整合教育、农业、移民、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资源,加快构建适应农村劳动力知识结构的培训体系,努力形成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协作配合的创业培训新体系。二是依托现有教育资源,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全力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积极帮助创办企业解决引进人才、招聘员工和培训员工等问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以产业发展和项目需求为导向,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开班SYB(创办你的企业)和SIBY(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班,紧密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和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对有培训需求、有创业意识、有一定资金实力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业能力,提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技能技术水平。

(三)优化投资创业环境

一是把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深入实施我市城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水、电、路、讯等乡镇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问题,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降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二是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或返乡创业基地,以免费或低价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经费补助,进入园区或基地创业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鼓励现有园区、工业聚集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引导创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三是搭建创业信息发布平台,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涉及创业的相关信息,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收集市场信息,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免费提供创业发展政策和信息服务,提供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切实加强信息引导,使企业管理和经营更符合当地实际。

(四)区别对待重点引导

一是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创业农民工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好在创业初级阶段和扩大再生产阶段的不同政策,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细化明确,特别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财政和信贷支持。二是紧扣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合作、农民参与”方式,积极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品质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重点鼓励扶持返乡农民工围绕牛、羊等养殖业发展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围绕蔬菜、经果林种植发展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业。三是引导返乡农民工以我市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等风景资源,大力推进旅游公司、酒店、农家乐、餐饮店等创业;利用闲置厂房、闲置办公场所、闲置商品房屋等各类资产,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五)有效降低创业成本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让更多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农民工享受到资金帮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贷款产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对返乡农民工兴办的创业项目,视其发展规模、就业人数、发展前景提供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的同时,探索推广利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商品林权、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二是放宽对经营场所的限制,允许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家庭住所、租借房,只要持有合法有效房产证明材料或租房协议,符合规划、安全、环保、消防、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均可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引导和鼓励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坡等进行创业;通过村庄整治等方式,盘活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将置换出的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三是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对不合理的坚决予以取消取缔,避免因不合理收费挫伤返乡农民工的积极性,杜绝因不合理收费行为遏制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