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页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齐河县: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齐河 全力打造县域科学发展新样本

   

中共齐河县委书记 孟令兴

齐河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处于京沪经济走廊和黄河生态走廊交汇处,是济南半小时生活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万。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成功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快速崛起、跨入全国百强县、进入全国第一阵营的“齐河现象”。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必须坚持战略目标引领,顶层设计县域经济发展

确立科学明晰的发展方向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坚持长远谋划,强化战略目标引领,高起点定位县域经济发展,做到了战略思维与发展实践相结合。2013年,新一届齐河县委、县政府面对欠发达的县情特征和群众想富盼富的强烈愿望,明确了“省会北城”的目标定位,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的战略部署,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动员令、立下了军令状。“一二三四五”,即围绕建设幸福齐河这一中心,用好“一圈一带”(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大机遇,迈好“三大步”,做好“四篇文章”,实现“五大目标”。“三大步”,第一步,2013年进入山东省县市30强;第二步,2014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三步,2017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四篇文章”,即做好大城镇、大工业、大生态、大民生的文章。实现“五大目标”,一是经济更发展,二是环境更优美,三是文化更繁荣,四是社会更和谐,五是生活更美好。目前,五年“三大步”前两步已如期实现,全县上下方向明确、信心坚定、干劲十足,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奋发前行。我们的成功实践证明,正是这一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战略思路,有力地指导了各项工作开展,有效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凝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二、必须坚持遵循发展规律,树立新常态下的新理念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联结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纽带,如何适应新常态,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是对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的发展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重要考验。齐河是一个传统工业的大县,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升级任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指示要求,把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产业转调创的倒逼机遇,摒弃“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创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一是着力推进工业向高新化、集群化转型。下决心关停了8家财税贡献大但耗能高、污染重、链条短、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企业,同时引进了北车齐河铁路装备制造基地、御捷马新能源汽车、百多安医疗器械等总投资160多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机器人等高端项目及部分重点企业技改项目,达到了同期全部企业项目投资的四分之一,有效推动了工业企业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四项指标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连续三年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二是着力推进服务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转型。引进了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黄河水乡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相继建成营业,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按照全国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定位,实施了盖世冠威、普洛斯等九大物流基地建设,山东省最大的物流项目—投资150亿元的中铁山东省会中心物流城已全面开工。初步形成了公路港、铁路港、国际陆港、空港四位一体的物流发展格局。2014年,全县物流总量达1.14亿吨,物流总额1560亿元,均增长30%以上。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千县万村”工程成功落户,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山东省电子商务第一县。三是着力推进农业加快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型。以打造京津和济南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培育了大黄金针菇、“黄河三宝”等特色农业品牌,实施了桂柳孵化、美东现代蔬菜基地等一批高端高效农业龙头企业。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打造了80万亩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连年刷新大面积小麦玉米高产纪录,在全国率先实现20万亩“吨半粮”,率先制定出台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和社会化服务两项国家级标准,叫响了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华夏第一麦”,占领了全国粮食产量与质量的制高点。

三、必须坚持区域融合发展,筑牢基础提升优势

当前,国家和各省市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正在深入推进,各县市区必须认准区域融合的大趋势,努力提升自身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才能抢占更多发展资源,实现借势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齐河处于山东省“一圈一带”战略的紧密圈层和核心地带,是省会济南最近的卫星城,境内交通密集度在全国县市领先;同时,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和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的良好机遇。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抓对接,促融合,不断自我提升,把区位交通、园区平台、资源生态等比较优势凸显发挥到了极致。一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对接工程。以对接省会为主攻方向,实施了“一网、一站、两桥、两城、两出口、两通道”等兴齐十大工程。其中,投资10亿元的济齐黄河大桥已全面开工,将成为鲁西北地区与济南最快捷的通道;总投资28亿元的“三环六纵八横”县乡村三级大交通网,总长1000多公里,正陆续建成通车;承担京沪高铁、太青高铁枢纽功能的济南北站在齐河开工,济南至郑州的济郑高铁在齐河接轨,建成后,齐河将成为京沪高铁、太青高铁、济郑高铁十字交叉的高铁枢纽,在全国所有县市区唯一。二是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承接转移、扩大辐射。成立了17个招商引资小组和17个小分队以及“北上广”等5个驻外招商办,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招商引资“双百会战”活动,2014年新注册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95个,到位资金201亿元。今年3月份,举办了春季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223亿元,7月24日,举行招商引资“双百会战”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04亿元。三是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抢抓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的机遇,强化园区平台建设,打造了四大县级发展平台和四大乡镇特色园区:县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15位,黄河国际生态城加速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齐鲁高新区、济北高铁经济枢纽协作区坚实起步;经济开发区华店新区、潘店煤电循环经济示范园、胡官济西物流园、大黄乡食用菌产业园等乡镇园区特色产业加速集聚,构筑起全县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的立体框架。

四、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的红利相对减少,唯有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打赢一场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战,才能赢得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近年来,特别是十八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坚持把改革作为加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攻坚克难的决胜之道,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用改革的手段和创新的思维有效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一是体制机制上。建立了重点工作“4+10”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将县四套班子成员捆绑使用,分线推进工作,形成了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乡镇服务力量下沉,在全县设立106个农村党政管理服务中心,将70%的乡镇机关干部下到一线,每个中心配备8名工作人员,服务周边5000名左右群众,梳理出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生、就业、社保等28项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人才科技上,不惜重金面向全国招聘了两院院士、泰山学者、知名金融专家等高端人才担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等关键岗位;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40多家高校院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培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3家、各类研发平台44个;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连续四年递增1个百分点以上,齐鲁科技孵化器晋级国家级孵化器。今年3月份,组织开展了中科院院士专家德州齐河行活动,达成共建院士工作站、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合作意向13项,实现了“借智发展”。资金土地上,成立了开发区、城南新区等六大融资平台和中国县域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齐控集团,2014年完成全社会融资近百亿元。通过置换、挖潜、清理闲置土地等方式,2014年获取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处于山东省前列。

五、必须坚持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新型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也蕴含着巨大商机。我们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8-10年实现全域城镇化为目标,投资近200亿元,实施了城乡建设三年大投入计划,初步构建起以县城为引领、乡镇为支点、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省会北城”的定位,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城镇化规划展馆。投资3000多万元,对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等进行了修编,同时完善了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等现代产业规划40多项,形成了全域统一布局、一张网络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二是加快城乡建设。启动了主城区四大片区改造、城南新区“一场、一湖、两河、两园、三馆”工程,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8.5平方公里,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500多项,潘店镇、赵官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镇。把“两区同建”(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同步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主抓手,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居住社区化、就业园区化、公共服务覆盖化”的原则,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套传统农区就地实现城镇化的模式,全县建成社区已达46个,目前已有12万多名群众入住新居,接近农民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全省规模最大。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县、农村住房建设先进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唯一一个县级“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三是提高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为抓手,加强卫生管理,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有效改善了城乡面貌。

六、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将发展成果普惠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2013年以来,我们编制了2017年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红皮书,今年,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山东省统计局等单位以我县为范例,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涵盖县乡村三级小康社会建设,将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标准,并于5月22日在全国进行了公开发布,我们已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年度小康指标任务,有把握比全国提前3年、比省市提前1年率先整建制建成小康社会。一是重民生。每年用于民生支出占到总支出的80%以上,一批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城乡低保标准等均居德州市各县市首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二是听民意。担任县委书记以来,跑遍了全县15个乡镇(街道),深入到300多个村调研,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先后建议县委常委会作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镇标准化中小学建设工程等决策,让168个自然村、7.9万群众结束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3万多名农村孩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针对多年存在的城区工业异味等生态污染问题,实施了“消霾、净水、增绿、除味、治脏”五大生态工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委书记热线”,提出“5674567,群众有困难就找书记”,让群众敢说、想说、有地方说、说了管用。三是解民忧。在全县大力推行网格化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每名机关干部至少联系5名党员、5户群众,党员结对联系群众,实现了全县15万农户、2000个困难户全覆盖。两年来,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万个,发放救助金3500多万元。坚持精准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统筹推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确保到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四是保稳定。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保持了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大批突出问题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县多年没有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做法,为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提升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将党建这条主线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确立了党建工作“两不三要五抓”(“两不”即不把党建工作当主业就是不务正业、不把党建工作做好就是严重失职;“三要”即向党建要动力、向党建要发展、向党建要效益;“五抓”即抓书记、抓班子、抓基层、抓机制、抓保障)总体思路,在全县形成了“党建抓好了,抓什么成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的思想共识,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党建责任落实的新路径。一是扎实开展教育活动。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抓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被确定为全省典型,得到了中央活动办、中央第六巡回督导组、省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别是创新开展了“‘三严三实’在三夏”等系列服务实践活动,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强化三级班子建设。制定了《县乡村三级班子建设的意见》、《“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等文件,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党建责任链条。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县级“巡回党校”,开启了农村党员高端常态教育新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赴焦裕禄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接受党性教育,有效提升了干部素质。制定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处置不合格党员等长效机制,实现了转作风改作风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中组部、中央政研室、省委组织部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新闻联播予以深度报道,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我县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实施了“帮扶社区(村)上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程,设立了1000万元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提前解决了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签字背书,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对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和环节的有效监督,确保了各级干部清白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