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首页
注:本页内容为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版权所有,任何网站或印刷品不得复制或镜像,盗用必究!
 
 

海城市西柳镇:践行“四个全面” 打造平安生态繁荣幸福新西柳

   

在富饶广袤的关东大地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美丽小镇始终走在发展前列,她就是被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誉为“关东第一镇”的西柳。西柳镇,地处辽东半岛北端,位于辽宁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全镇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有常住人口17.4万人,外籍暂住人口10万人,日流动人口8~10万人。2014年,西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99亿元,地区财政收入7.6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3元。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敢为人先的西柳人最早培育了全国一流规模的服装大市场,西柳镇依托这个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城镇城市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为支撑、协调共进的新路,把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偏野乡村变成了富甲一方、闻名全国的商贸名镇。西柳镇先后获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全国卫生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中国首批特色旅游镇、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美丽乡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完善功能、培育市场,全面建成富庶繁荣小康社会

西柳镇党委、政府和市场建管会在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切为了市场,一切围绕市场,一切服务市场的理念,积极推进市场扩容、结构优化、品牌集聚、业态升级和市场转型升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塑北派服饰品牌,全力确保市场繁荣稳定,扎实推进了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市场吞吐量为230万吨,同比增长15%,市场交易额590亿元,同比增长13.5%。西柳市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 中国东北服装采购基地•西柳”,“ 中国北派服饰时尚创意服务基地”,“ 全国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优秀示范市场”,“ 中国市场领军人物”, 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5A级品牌市场和全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孵化基地,“ 2010——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等国家级殊荣。

完善城镇功能,服务广大客商。西柳境内有沈大、京丹、盘海营等高速公里和哈大高铁、沟海铁路、长大铁路等纵横交错,桃仙、周水子等国际机场和大连、营口、鲅鱼圈、丹东、锦州等港口近在咫尺,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全镇新增公交线路6条,公交车辆达到49标台,实现镇区小客车村村通和与城区公交一体化;镇区和市场内7家金融机构56个营业网点为群众和商户办理储蓄及汇兑业务,每年向市场及企业投放信贷资金高达10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实施3G、4G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业务安装率86%,数字电视网络全镇普及率90%以上;全镇600多家酒店、饭店、宾馆、洗浴中心和100多家网吧、桌球会馆、KTV等娱乐场所可同时容纳上万人食宿和娱乐消费;随着服装市场集群和配套加工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大量外籍客商集聚西柳,为让他们安居乐业,近几年西柳开发建设了美馨庄园、九逸星典、合美华庭、沐祥新苑、金丽泰晤士小镇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全镇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62.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0万平方米,入户居民6300户,1.9万人。其中美馨庄园规划占地35万平,开发建筑面积70万平,总投资16.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1-7期工程建设,建筑面积45万平。实现入住居民3900户,1.2万人。这些入住居民中,来自外省市居住人口占20%,省内居住人口占25%,本市内居住人口占30%,镇内农业转移人口占25%,西柳成为典型的南北文化融合的移民城镇。同时,重新调整镇建委内设机构,注资成立西柳镇兴达物业公司,对镇区144栋商品住宅楼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近5年间,累计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柳物流园、东西客运站、货物仓储区和商务写字楼等市场配套功能设施。

孵化培育市场,发展地方经济。西柳自古无集市、农民世代守田庐。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丁其山的西柳农民,在他穷困潦倒之际却意外发现了做裤子卖裤子的一线商机,前者一人发迹,后者千随万纫,于是,在西柳的街头巷尾和废坑边上,便形成了农民自发的游动市场,西柳的历史,西柳人的命运从此改写。1984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铁映到海城挂职县委书记,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发海城、致富人民”的口号,特别指出西柳市场要物畅其流、财达三江,并亲自为西柳服装市场题字正名,阻止了关于西柳市场姓资姓社问题的不休争论。从此西柳市场划地为集,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井喷式发展。1994年,西柳镇依靠民间资本,让一座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摊位总量7766个的二层棚盖式结构的西柳服装新市场易地兴建并成功启用。昔日的西柳大集一跃跻身全国三大布衣专业批发市场行列。“衣饰天下、全国一秀”是当时参观者对西柳市场创造神奇业绩的由衷赞叹。2009年,西柳市场凭借着海城市委1号文件专门赋予的15条特殊政策,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逆势而起,市场业户和采购商迅猛回流、市场交易额和货运量大幅攀升。与此同时,招商引进了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西柳中国商贸城项目,这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亚洲设施环境一流的第六代高端市场,真正把西柳大市场引向了商品品牌化、营销展贸化、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历时30余年的发展,西柳大市场现已成为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交易额最高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如今的西柳大市场,建成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商铺2.3万个,经营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经营服装、布匹、针织、鞋帽、小百、辅料、家纺、电子电器等商品20余类2万多种,并以其质优价廉、种类繁多、款式新颖、经营灵活而畅销东北三省、内蒙古及华北、西北、中原等省区,又通过订单边贸和电子商务远销东北亚、东南亚、欧盟、美国及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合理规划布局,打造市场集群。西柳的产业规划布局以沈大高速公路为界线,大致划分为东区市场集群区、西区市场集群区、仓储物流区和商住生活区四大板块。其中,东区市场集群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东,海感路以北区域,规划占地面积4.2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西柳国贸市场集群和海城义乌小商品市场集群等,同时建设市场配套、商业配套、城市配套等设施。目前,西柳国贸市场集群、皮革皮草城已投入运营。商城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海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是省、市政府为做大做强辽宁西柳服装城而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及配套商业设施,经营品种囊括4000种类50余万种日用小商品,目前已实现一期封顶。西区市场集群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西区域,规划占地1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主要包括服装市场,诚信商场,春雷购物广场,荣宽、巨伦商场,西柳中国商贸城一、二期等,占地面积0.4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2.6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位于沈大高速西柳段以西区域,规划占地0.51平方公里。建成区主要包括西柳物流园区,东、西客运站,春雷、荣宽、巨伦仓储区等,占地面积0.4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近三年,西柳市场年货运量分别达到160 万吨、200万吨、260万吨,年均增幅20%;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370亿元、430亿元、540亿元,平均增幅22.9%。商住生活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西,西柳镇区中心及西南,规划占地3.77平方公里。建成区包括美馨庄园、金立泰吾式小镇、丽都家园、圆梦园、合美华庭、沐祥新苑等居住小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

围绕西柳市场,在本地及周边形成了链条完整、规模庞大的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其中海城市境内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各类企业和业户达到6800家,年纺纱产能1.5万吨,织布染整能力3.4亿米,服装生产能力5.5亿件(条)。初步统计,围绕西柳市场所形成的产业链群,直接和间接地吸纳安置了本地及市外高达50余万人的就业大军。其中海城市内从业人员占20%,辽宁省内从业人员占45%,省外从业人员占35%,西柳镇4.2万户籍居民中有70%以上的农民走出土地、走进城镇,成为企业主、市场商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和产业工人。

规划“一区三园”,助力转型升级。为加速推进海城西柳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在省和鞍山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海城市委、市政府按照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调整转变的工作思路,科学整合开发区、西柳、感王、中小等镇区产业资源,全新规划辽宁西柳服装城“一区三园”经济综合体项目,西柳镇大手笔制定了未来3年的战略发展规划,把推进辽宁西柳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机融入沈阳经济区和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总体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海城新城新市镇建设进程,实现自身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全力实施专业市场与配套产业良性互动,全新开展北派服饰宣传推介和好客西柳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融入海西新城开发建设,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公平有序、阳光透明、宽松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信誉最好、效率最快、服务最优、回报最高的投资创业环境。在此基础上当地依托西柳市场商贸物流和周边地区配套产业优势,按照前店后厂模式,规划建设专业市场集中区和市场配套加工产业园区,推进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实现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工业园区化、城镇城市化发展目标,最终把辽宁西柳服装城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一站式采购中心、中国北方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中国北派服饰生产营销基地。

充分利用优势,实现宏伟目标。这里独特的区位交通、商贸物流和配套产业优势,丰富的水、电、人力资源,巨大的商机商圈潜力和宜商宜居的城市软硬环境,已经成为各路商家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伴随着当地重点产业的纵深推广,西柳市场已从薄利多销的低端批发时代迈向自主研发设计、追求高附加值的品牌化运营时代,西柳必将高举中国北派服饰的大旗,引领形成新的服饰文化和消费时尚,继续书写中国服装产业新的辉煌与传奇!预计到2017年,西柳服装城将建成纺织服装、皮革皮草、小商品等24大类别市场商城,市场新增各类商户15万户,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市场配套产业园区积聚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小微企业20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税收25亿元,安置就业10万人。

一、深化改革、齐抓共管,全面依法治理社会环境

西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镇。这里不仅有闻名全国的服装大市场,还有海城义乌小商品城、海城宏基工业城等重点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并开工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籍人口不断涌入,人员成份十分复杂,社会治理形势不容乐观。西柳镇党委、政府坚持“打防结合、防控为主,全面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平安西柳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署、综治部门协调安排、公安机关牵头指导、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实现刚性指标,夯实平安建设。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部署,及深化“平安海城”的总体要求,把争创“平安先进镇”和“全国文明村镇”两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以市场消防整改、杜绝重大火灾隐患为重点,以推进社区和巡防警务两项改革为着眼点,以排查安全隐患和信访问题、调处民事纠纷、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的总体工作思路。西柳镇的社会治安实现了“五个同比下降”、“四个不发生”和“五个领先”的刚性指标。“五个同比下降”即:去年1月起至今,全镇共发刑事案件280起,同比下降17.6%,破获现案153起,破积案32起,破隐案43起,破案率同比提高21%。两抢案件发案33起,同比下降34%,破获16起,破案率48%。盗窃案件发案117起,同比下降28%,破获97起,破案率为82%。治安案件发生211起,查处161起,查处率81%,发案率同比下降35%。“四个不发生”即: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众事件;没有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治安灾害责任事故;没有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聚众滋事和其他非法活动。“五个领先”即:凶杀案件下降幅度领先;四类可防性案件下降幅度领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先;综治基层工作领先;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领先。

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打造平安西柳”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命案专项整治及“平安西柳建设”工作,落实了经费保障政策,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制定了深化平安西柳建设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任副组长,镇政法、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司法、法庭、信访、卫生、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柳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村支部书记是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机关包村干部为联络员。同时,镇党委、政府与村、机关包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2014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平安建设工作调度会议,分析当前治安形势,深入排查矛盾隐患、着力解决安全和信访问题,统计综治工作情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上报。

创新网格体系,规范服务管理。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原则,针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行缜密的安排部署。以西柳村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样板,推进坯厂、码头、后古、老君、公怀、龙台、石井、古树等9个有条件村首批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网中有人、人中理事、事有人管、管理规范”的精细化管理。制定了《西柳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西柳镇平安协管员绩效考核制度》,《西柳镇人口协管员加分及奖励办法》、《人口协管员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人口协管员岗位补贴发放办法和责任追究》、《西柳镇人口协管员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实有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政工书记任副组长,镇政法、公安分局、司法、社保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全镇14个行政村中科学划分网格85个,配备平安协管员85名。平安协管员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中心户长、治安巡防员和镇建委自来水收费员等一线人员组成。上述人员均属兼职,在本村或本单位原先就有工资收入。在此基础上,由镇财政承担,对平安协管员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岗位补帖。同时,在网格化日常工作过程中,平安协管员每办理一个暂住证,补助2元。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又在西柳市场及其周边和大型建筑工地划分网格88个,组织市场管理人员、个体党支部书记、业户代表和企业指定负责人成立216人的平安协管员队伍,这些人员不享受工资补贴,但参照执行平安协管员职责和考核办法。此外,我们广泛发动群众,成功动员各村老党员、老教师、村民代表560人志愿加入平安巡防员队伍,他们分组每日不定时在村内巡逻,有效打压了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我们采取广泛宣传、逐户排查、集中突击等工作方法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同时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实有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网格化管理,西柳分局列管重点人口225人,监管对象31人,法轮功人员7人,涉疆涉藏人员5人,重点上访人员7人,列管三级消防重点单位73家。排查出重症精神病人78人,由政府每年出资30万元将其中有暴力倾向的23人协调家属后分别送到八里社会福利院、鞍山市慈善福利院、康宁医院、海城宁心医院进行入院治疗。破获刑事案件36起,打处人犯27人,抓获逃犯3人。特别是2013年,码头村一村民在家中遭一名歹徒持刀入室抢劫,歹徒将其刺伤数刀后逃走。平安协管员孟庆彪闻讯后只身一人追捕歹徒并赤手与持械歹徒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将其制服。孟庆彪在与歹徒搏斗过程中,身上、头部多处软组织受伤且左侧一根肋骨骨折。

强化信访稳定,化解矛盾问题。随着西柳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海城宏基工业城、海城义乌小商品城等重点产业项目的不断入驻,涉及房屋征收、土地空间整理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及“4.14”火灾等一系列信访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凸显,给西柳信访稳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调度、协调,全力化解矛盾问题,使社会各项事业平稳有序推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层层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各级信访稳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营造“人人重视平安”的思想氛围。二是严格落实责任。把稳定作为各单位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年初制定的责任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工作责任落实到镇直各单位、各部门和村街,督促各级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出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分组下村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对排查出的重点信访隐患,逐人落实包案、逐人见面谈话、逐人制定化解和稳控措施。建立信访工作分析会制度,通过村排查分析会、镇汇总分析会等形式,找准问题症结,实现源头治理。四是做好重点稳控。对重点人员列出单子、摸清底子,对骨干分子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确保24小时不脱离视线。五是开展党政主要领导接访日活动。每周五除紧要工作任务外,党委书记、镇长和政工书记亲自接待上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合理诉求,亲自协调督办。六是针对个性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党委会讨论解决。面对义乌小商品项目建设征地引发东柳村150余人集体访问题,成立东柳信访问题工作组,深入东柳村耐心对群众进行相关政策讲解和思想疏导。针对单纯的土地征收创造性提出了政府让利,还利于民的土地征收模式。针对房屋及村集体资产征收,采取创办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模式。此举,既确保了海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的落地开工,同时又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

此外,我们建立了人民调解服务中心。调解中心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调解,建立健全四级人民调节网络,实行一案一卷档案化管理。每年调解的各类纠纷达400余件次,法庭受理案件270余件,接待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700余件次。妥善处理了老君、公怀等村高铁中间夹部分群众因高铁通车噪音问题引起的上访。妥善处理了东柳村村民因对现村委会班子成员不满而引起的上访。通过耐心细致的息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镇司法所设立“148”法律服务热线,向全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尤其针对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开展无偿的法律援助,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了群众广泛参与的“两防两控”网格。我们组织村级调解委员会扎实开展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4月份,后古村村民谢某与张某二人为两家相邻一地块由谁使用发生争执。村民调解委员会经过调查、了解与核实,得知该地块均不在两家土地使用证规定的使用面积之内。只是一直以来由谢某占有使用(超过15年),用于停放车辆、修建临时厕所等。了解真实情况后,我们反复耐心地做两家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两家数年的矛盾纠纷也从此也画上了句号。截至目前,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件,调解成功率为100%。

排查安全隐患,扎实落实整改。近两年投资780万元用于市场用电线路改造和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调试。开展市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针对市场线路老化、消防设施损坏和市场业户占道经营等方面排查出安全隐患1362处,并完成整改。针对企业消防器材配备不足、逃生通道堵塞等方面排查出安全隐患56处,并全部整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印染水洗、危化品、加油站等20家企业,13家烟花爆竹经销处,4家危险化学品经销处进行全面细致检查10余次,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6处,经复查已全部整改完毕。对镇内一家助剂厂实施封停。对6家建筑工地进行安全检查4次,对安全隐患问题实施现场整改。开展市场及周边消防安全检查3次,查出安全隐患22处,均整改完毕。清理整治镇内50余家废品收购站,打击清理22家垃圾棉加工的黑窝点,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场所11家,取缔卫生条件十分恶劣的熟食加工黑窝点7家。强化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和“安全网吧”创建工程。投资1800万元完成东柳、东古、老君、公怀等4所小学的D级危房改造。每年出资25万元对全镇15所小学配备校园保安21人,组织师生每月开展一次防汛、防火、防地震等安全演练活动。特别是针对西柳小学门前路宽车多、交通复杂,为确保师生安全过马路,在学生上放学时间,镇综合执法局执法队员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雪雨,总是准时在铁映路上小学门前指挥交通、疏导来往车辆,呵护小学生过马路。

开展群防群治,强化治安防范。应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对全镇治安防控,保持主动防范、主动进攻态势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四支群防群治队伍。即:一是专职治安巡防队伍。负责全镇主要干道和治安复杂场所、地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二是村治保队伍;三是单位内部治保队伍;四是专业保安队伍。全镇现有专职保安1300余名。我们还实施了“网格化”巡防警务改革。镇公安分局重新调配警力,建立了54支徒步巡逻队和23支机动车巡逻队,在全镇重点部位、易发案地点设立监控点284个,巡逻队按照系统指定的路线,进行“触点式”巡逻,监控点的触动巡检器与分局电脑主机相连。通过350兆电台群呼系统随时指挥和调度巡防警力,巡防警务实现镇区“网格化”全覆盖。同时,根据西柳的实际情况,在西柳市场内由镇综合执法局昼夜巡逻,在治安形势复杂的西柳、东柳、码头等村成立村级巡逻队,在本村内巡逻。这些社会巡逻力量由镇政府开资,统一服装,分局为每人配备了头盔、橡皮棍、强光电筒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绘制了辖区交通要道、重点路段和治安险段防范示意图。改变过去单一的巡逻方式,采取车巡、步巡、携犬巡、秘密巡等巡防新模式,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巡逻模式,最大限度的打压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我们采取了包村干部、社区民警、村调解主任和家庭亲友“四位一体”的监管帮教措施,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解决他们就业问题。使他们有活干、有饭吃,安置率100%。

完善电子系统,实现科技强警。近年来,累计投资1300万元对全镇主干路、市场,旅店、网吧、歌舞厅、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及商业网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系统启用以来,西柳公安分局通过该系统获取了大量的破案线索,仅在2013年,分局通过视频破获刑事案件19起,查处治安行政案件23起。为保障全镇的社会治安稳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此外,我们采用高科技设施,建立了活体指纹采集系统和影像系统,对全镇外来暂停人口进行详细的录入登记。此项工作对侦破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依据。同时,建设完成重点人员数据信息库、市场从业人员信息库和阵地控制信息库三大信息库,为我们全面掌控重点人群、监管对象、特业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西柳运输市场屡屡出现的威胁恐吓经营者、强行理货、甚至车匪路霸等行为得到有效整治。我们已将所有运输业主及从业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图像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只要业户举报和指认,就可以立案查处。

二、从严治党,干群一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打造生态宜居城镇环境

这里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无自然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人们生活注重节能减排,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生活质量。开设全日制小学15所、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公立宗骏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4所。2014年,投资2800万元完成东古、坯厂、东柳、老君四所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西柳公立宗骏幼儿园的提档升级改造;全镇共设有医疗机构130所,药店15家,以最优良的医疗技术,为西柳镇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建成集中供暖、变电所、自来水、雨污分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成社区医院、老年公寓、学校幼儿园、食品城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西柳河宾公园、商贸城文化广场、西柳文化夜市、大庙北侧健身广场等7处休闲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齐全,农村万人篮球赛、乒乓球赛、东北秧歌和健身操表演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每年在全镇各村巡回放映百余场,观众累计人数达2.2万人。每年的文化夜市演出活动精彩纷呈,观众累计高达8万余人。全镇14个行政村,村村设有文化广场、灯光球场和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镇公共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公、阳光下操作”的运行模式,使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各村设有便民服务站,为群众代办相关事项,全新开展便民服务。

传承中华美德,构建文明城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之美德,倡导全镇各村强调邻里和谐、妯娌和睦、待人和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私心,用形式各样的先进载体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在擎天柱、小区楼体,义乌小商品城、海城宏基工业城、国贸城、翡翠城等项目围档设立讲文明、树新风和创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50块,组织全镇机关干部160人圆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次,市场建管会、各村街道先后开展道德讲堂17次。成功开展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五好文明家庭、西柳好人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组建23支、2800人的“平等友善、扶危济困、共享和谐”的文明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与全镇各村的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家庭和贫困儿童接成帮扶对子,积极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举行元宵节送亲情活动,到镇环卫办看望环卫工人,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温暖活动,特别是在市政府举行的“关爱母亲河”活动中,圆满完成海城河河道两侧垃圾和河面漂浮物的清理任务,为海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力量。一种文明诚信、助人为东、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镇范围内蔚然成风。

增设人文景观,打造旅游干线。清澈的杨柳河、八里河穿镇而过,河滨公园、儿童游乐园、全国首家民营动物园西柳老栓动物园依河而建,河滨公园占地22万平方米,园内设有日月湖、浪桥、渔趣矶、溢香圃、青莲蒲等人文景观20余处。每当夏日来临,园内百花争艳、万柳成荫,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儿童游乐园占地0.8万平方米,园内设有海盗船、迪斯尼大转盘、碰碰车等各种游乐设施,是孩童快乐成长的摇篮。老栓动物园占地2.7万平方米,园内拥有东北虎、非洲狮、扬子鳄、丹顶鹤、棕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40余种、150余只。每逢节假日期间,吸引临近省市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历经百年风雨的西柳弥陀寺始建于1748年,采用清式仿明建筑风格,雅然别致,古色古香,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及钟鼓楼等殿阁,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风韵。借助上述内容和依托西柳服装市场,开辟西柳商贸旅游新干线。在西柳和盖家两村获得辽宁省特色旅游村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西柳的旅游资源,修建文化名人“省吾”故居,将市场北路命名为省吾路,扩建百年古寺弥陀寺,实施河滨公园升级改造,全力资助鞍山地区唯一一家民营的西柳老栓动物园,开发建设儿童游乐园,逛西柳市场购物——赏河滨公园风景——看省吾先生故居——去百年古寺进香——到儿童乐园玩乐——游老栓动物园这样一条休闲购物旅游新干线初具雏形。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4亿元人民币。

实施“四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五年间,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对全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改扩建镇区主干道路和通村柏油路55条,摊铺里程180公里,面积133万平方米。镇区主街干路宽阔平整,人车通行安全顺畅,车辆停放规范有序。道路划分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南北走向主要有铁映路、富民路、黄金走廊路、省吾路、中心路、文化路、怡园路等10余条道路,东西走向主要有丰源街、繁荣街、昌盛街、健康街、站前街等40余条街,镇区内路面、通村路和村内主干路实现柏油路面全覆盖。新增海感路、柳中路等微地型景观25处,动用土方20万立方米,修缮河滨公园,新建高速公路东出口、美馨庄园、西柳怡园等5处绿化休闲健身广场。全镇主干公路两侧植树造林19.8万株,镇区栽植行道树5100株,乔灌木1.8万株,模纹植物6万平方米,草花38万株,绿地总面积3.99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69%。建成西柳集中供暖中心,新建自来水井站4座,铺设地下管网32公里,维修改造供水管网2万延长米,铺设排污管线1.6万延长米。新增路灯、景观灯2300盏,LED节能光源灯1.3万延长米,夜幕降临灯火辉煌,五彩纷呈,使西柳成为亮丽的不夜城。

治理环境卫生,规范镇容镇貌。西柳镇现有垃圾中转站和乡镇以上可服务农村垃圾的处理场各一座,环卫组织16个,保洁人员234人,设有垃圾箱及垃圾排放点1828个,清运机动车26辆,手推车113辆,以争创“全国卫生镇”活动为载体,深入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净化城镇环境,坚持持续常态长效化管理,实现垃圾定点排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加强违章建筑查处,加大非法小广告的整治力度,全面营造洁美宜居城镇环境。规范镇区主干道路交通标识,科学设置出租车、三轮车停靠站点并规范营运秩序。镇交警中队和综合执法局两个部门紧密配合,有效整治机动车辆乱闯、乱行、乱停行为。早晚重点时间段执法队员在政府岗、丰田岗、食品城等路段进行交通疏导,有效解决小学门前、食品城等重点路段交通拥堵问题。规范主干路两侧商业门市经营活动,禁止商品外摆,坚决取缔占道经营。规范了镇区门市牌匾广告统一悬挂。扎实开展镇容镇貌大整治,查处违章建筑,规范户外广告、门市牌匾审批管理,打击整治城镇非法小广告,树立“人人动手、从我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卫生责任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共创的大好局面。

西柳镇土地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示范农业程度高,农产品无污染。工业实现园区化,严格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西柳的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013年,投资450万元完成污水泵站建设工程,将企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排放到污水泵站,日处理污水1万吨,处理率达98%。投资2100万元,铺设地下供水管网主管线10万延长米,支管线100万延长米,建成17座供水井站,日供水能力7.8万吨,供水人口达12万人,实现了全镇全覆盖。投资160万元对11座供水井站配套水质消毒过滤设施。投资9000万元,建立西柳镇宝强供热中心,冬季,由海城西柳宝强供热公司对全镇所有小区、海城宏基工业城实施统一供热,供热面积达220万平。西柳金立泰吾式小镇700余户居民实现天然气入户,各住宅小区太阳能普及率达95%,人们日常生活注重节能减排,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人们在镇区出行多骑车、多走路、少开车,多用菜篮子、少用塑料袋,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处理,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低碳生活。

三、培育市场、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富庶繁荣小康社会

西柳镇党委、政府和市场建管会在市委、市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切为了市场,一切围绕市场,一切服务市场的理念,积极推进市场扩容、结构优化、品牌集聚、业态升级和市场转型升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塑北派服饰品牌,全力确保市场繁荣稳定,扎实推进了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市场吞吐量为230万吨,同比增长15%,市场交易额590亿元,同比增长13.5%。西柳市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 中国东北服装采购基地•西柳”,“ 中国北派服饰时尚创意服务基地”,“ 全国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优秀示范市场”,“ 中国市场领军人物”, 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5A级品牌市场和全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孵化基地,“ 2010——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等国家级殊荣。

孵化培育市场,发展地方经济。西柳自古无集市、农民世代守田庐。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丁其山的西柳农民,在他穷困潦倒之际却意外发现了做裤子卖裤子的一线商机,前者一人发迹,后者千随万纫,于是,在西柳的街头巷尾和废坑边上,便形成了农民自发的游动市场,西柳的历史,西柳人的命运从此改写。1984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铁映到海城挂职县委书记,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发海城、致富人民”的口号,特别指出西柳市场要物畅其流、财达三江,并亲自为西柳服装市场题字正名,阻止了关于西柳市场姓资姓社问题的不休争论。从此西柳市场划地为集,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井喷式发展。1994年,西柳镇依靠民间资本,让一座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摊位总量7766个的二层棚盖式结构的西柳服装新市场易地兴建并成功启用。昔日的西柳大集一跃跻身全国三大布衣专业批发市场行列。“衣饰天下、全国一秀”是当时参观者对西柳市场创造神奇业绩的由衷赞叹。2009年,西柳市场凭借着海城市委1号文件专门赋予的15条特殊政策,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逆势而起,市场业户和采购商迅猛回流、市场交易额和货运量大幅攀升。与此同时,招商引进了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西柳中国商贸城项目,这座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亚洲设施环境一流的第六代高端市场,真正把西柳大市场引向了商品品牌化、营销展贸化、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历时30余年的发展,西柳大市场现已成为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交易额最高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如今的西柳大市场,建成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商铺2.3万个,经营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经营服装、布匹、针织、鞋帽、小百、辅料、家纺、电子电器等商品20余类2万多种,并以其质优价廉、种类繁多、款式新颖、经营灵活而畅销东北三省、内蒙古及华北、西北、中原等省区,又通过订单边贸和电子商务远销东北亚、东南亚、欧盟、美国及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合理规划布局,打造市场集群。西柳的产业规划布局以沈大高速公路为界线,大致划分为东区市场集群区、西区市场集群区、仓储物流区和商住生活区四大板块。其中,东区市场集群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东,海感路以北区域,规划占地面积4.2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西柳国贸市场集群和海城义乌小商品市场集群等,同时建设市场配套、商业配套、城市配套等设施。目前,西柳国贸市场集群、皮革皮草城已投入运营。商城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海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是省、市政府为做大做强辽宁西柳服装城而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小商品专业市场及配套商业设施,经营品种囊括4000种类50余万种日用小商品,目前已实现一期封顶。西区市场集群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西区域,规划占地1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主要包括服装市场,诚信商场,春雷购物广场,荣宽、巨伦商场,西柳中国商贸城一、二期等,占地面积0.4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2.6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位于沈大高速西柳段以西区域,规划占地0.51平方公里。建成区主要包括西柳物流园区,东、西客运站,春雷、荣宽、巨伦仓储区等,占地面积0.4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近三年,西柳市场年货运量分别达到160 万吨、200万吨、260万吨,年均增幅20%;市场交易额分别达到370亿元、430亿元、540亿元,平均增幅22.9%。商住生活区位于沈大高速公路西柳段以西,西柳镇区中心及西南,规划占地3.77平方公里。建成区包括美馨庄园、金立泰吾式小镇、丽都家园、圆梦园、合美华庭、沐祥新苑等居住小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

围绕西柳市场,在本地及周边形成了链条完整、规模庞大的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其中海城市境内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各类企业和业户达到6800家,年纺纱产能1.5万吨,织布染整能力3.4亿米,服装生产能力5.5亿件(条)。初步统计,围绕西柳市场所形成的产业链群,直接和间接地吸纳安置了本地及市外高达50余万人的就业大军。其中海城市内从业人员占20%,辽宁省内从业人员占45%,省外从业人员占35%,西柳镇4.2万户籍居民中有70%以上的农民走出土地、走进城镇,成为企业主、市场商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和产业工人。

规划“一区三园”,助力转型升级。为加速推进海城西柳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在省和鞍山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海城市委、市政府按照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调整转变的工作思路,科学整合开发区、西柳、感王、中小等镇区产业资源,全新规划辽宁西柳服装城“一区三园”经济综合体项目,西柳镇大手笔制定了未来3年的战略发展规划,把推进辽宁西柳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机融入沈阳经济区和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总体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推动海城新城新市镇建设进程,实现自身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全力实施专业市场与配套产业良性互动,全新开展北派服饰宣传推介和好客西柳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融入海西新城开发建设,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公平有序、阳光透明、宽松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信誉最好、效率最快、服务最优、回报最高的投资创业环境。在此基础上当地依托西柳市场商贸物流和周边地区配套产业优势,按照前店后厂模式,规划建设专业市场集中区和市场配套加工产业园区,推进市场集群与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实现市场商城化、商城集群化、工业园区化、城镇城市化发展目标,最终把辽宁西柳服装城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一站式采购中心、中国北方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和中国北派服饰生产营销基地。

充分利用优势,实现宏伟目标。这里独特的区位交通、商贸物流和配套产业优势,丰富的水、电、人力资源,巨大的商机商圈潜力和宜商宜居的城市软硬环境,已经成为各路商家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伴随着当地重点产业的纵深推广,西柳市场已从薄利多销的低端批发时代迈向自主研发设计、追求高附加值的品牌化运营时代,西柳必将高举中国北派服饰的大旗,引领形成新的服饰文化和消费时尚,继续书写中国服装产业新的辉煌与传奇!预计到2017年,西柳服装城将建成纺织服装、皮革皮草、小商品等24大类别市场商城,市场新增各类商户15万户,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市场配套产业园区积聚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小微企业20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税收25亿元,安置就业10万人。

四、功能完美、倡导文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

依托西柳市场这个特色产业,全镇交通运输、金融电讯、餐饮服务、房产开发、教育医疗等现代服装业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

完善城镇功能,服务广大客商。西柳境内有沈大、京丹、盘海营等高速公里和哈大高铁、沟海铁路、长大铁路等纵横交错,桃仙、周水子等国际机场和大连、营口、鲅鱼圈、丹东、锦州等港口近在咫尺,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全镇新增公交线路6条,公交车辆达到49标台,实现镇区小客车村村通和与城区公交一体化;镇区和市场内7家金融机构56个营业网点为群众和商户办理储蓄及汇兑业务,每年向市场及企业投放信贷资金高达10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实施3G、4G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业务安装率86%,数字电视网络全镇普及率90%以上;全镇600多家酒店、饭店、宾馆、洗浴中心和100多家网吧、桌球会馆、KTV等娱乐场所可同时容纳上万人食宿和娱乐消费;随着服装市场集群和配套加工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大量外籍客商集聚西柳,为让他们安居乐业,近几年西柳开发建设了美馨庄园、九逸星典、合美华庭、沐祥新苑、金丽泰晤士小镇等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全镇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62.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0万平方米,入户居民6300户,1.9万人。其中美馨庄园规划占地35万平,开发建筑面积70万平,总投资16.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1-7期工程建设,建筑面积45万平。实现入住居民3900户,1.2万人。这些入住居民中,来自外省市居住人口占20%,省内居住人口占25%,本市内居住人口占30%,镇内农业转移人口占25%,西柳成为典型的南北文化融合的移民城镇。同时,重新调整镇建委内设机构,注资成立西柳镇兴达物业公司,对镇区144栋商品住宅楼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开设全日制小学15所、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公立宗骏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24所。2014年,投资2800万元完成东古、坯厂、东柳、老君四所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西柳公立宗骏幼儿园的提档升级改造;全镇共设有医疗机构130所,药店15家,以最优良的医疗技术,为西柳镇民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生活质量。近5年间,累计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柳物流园、东西客运站、货物仓储区和商务写字楼等市场配套功能设施;建成集中供暖、变电所、自来水、雨污分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成社区医院、老年公寓、学校幼儿园、食品城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西柳河宾公园、商贸城文化广场、西柳文化夜市、大庙北侧健身广场等7处休闲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齐全,农村万人篮球赛、乒乓球赛、东北秧歌和健身操表演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每年在全镇各村巡回放映百余场,观众累计人数达2.2万人。每年的文化夜市演出活动精彩纷呈,观众累计高达8万余人。全镇14个行政村,村村设有文化广场、灯光球场和农家书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建成镇公共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式办公、阳光下操作”的运行模式,使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各村设有便民服务站,为群众代办相关事项,全新开展便民服务。

推行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西柳镇坚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和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三项权益。大力发展采摘园、农家乐和高效农业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经济,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引导农业大户种植山药、生姜、水飞蓟和五味子等高效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全部确权到位,为全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城镇征收改造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原则,采取依法依规、公平公正、逐户协商的办法,对城镇集体土地居民进行征收补偿,同时对被征收居民实行房产可置换,三权有保障,投资有分红,就业有安置,贫困有救助五位一体的补偿安置新机制,目的是让农民带着权益进城,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由于目前全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条件不具备,西柳镇因地制宜地对一些离镇区较远的(城镇化规划以外的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东古村为样板,努力建成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全镇每年安排实名就业约1.2万人,就业率达93.2%。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7%,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63万人,有5531人领取保险金。累计发放低保、五保、优抚等民政资金680万元。为困难户、低保边缘户修建房屋55座。先后投资350万元用于老年公寓的维修改造及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

传承中华美德,构建文明城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之美德,倡导全镇各村强调邻里和谐、妯娌和睦、待人和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私心,用形式各样的先进载体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在擎天柱、小区楼体,义乌小商品城、海城宏基工业城、国贸城、翡翠城等项目围档设立讲文明、树新风和创城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50块,组织全镇机关干部160人圆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次,市场建管会、各村街道先后开展道德讲堂17次。成功开展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五好文明家庭、西柳好人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组建23支、2800人的“平等友善、扶危济困、共享和谐”的文明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与全镇各村的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家庭和贫困儿童接成帮扶对子,积极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举行元宵节送亲情活动,到镇环卫办看望环卫工人,开展为环卫工人送温暖活动,特别是在市政府举行的“关爱母亲河”活动中,圆满完成海城河河道两侧垃圾和河面漂浮物的清理任务,为海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力量。一种文明诚信、助人为东、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镇范围内蔚然成风。

流金财富地,大美服装城,西柳,这颗镶嵌在关东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必将乘着全国“全国百强镇”评选活动的东风,实现万商云集、百业竞逐、富庶繁荣、文明幸福的美丽愿景!下一步,西柳还将根据东区市场集群的建设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扩张程度,在海感路北侧和海城河南岸,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人工湖、歌华中奥广场、北外附属辽宁外国语学校以及奥体中心等公共设施,并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奥林匹克小镇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未来3-5年,一座万商云集、百业竞逐、富庶繁荣、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商贸新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依法治镇、齐抓共管,全面打造平安和谐城镇

西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镇。这里不仅有闻名全国的服装大市场,还有海城义乌小商品城、海城宏基工业城等重点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并开工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外籍人口不断涌入,人员成份十分复杂,社会治理形势不容乐观。西柳镇党委、政府坚持“打防结合、防控为主,全面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平安西柳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署、综治部门协调安排、公安机关牵头指导、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实现刚性指标,夯实平安建设。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部署,及深化“平安海城”的总体要求,把争创“平安先进镇”和“全国文明村镇”两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以市场消防整改、杜绝重大火灾隐患为重点,以推进社区和巡防警务两项改革为着眼点,以排查安全隐患和信访问题、调处民事纠纷、妥善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的总体工作思路。西柳镇的社会治安实现了“五个同比下降”、“四个不发生”和“五个领先”的刚性指标。“五个同比下降”即:去年1月起至今,全镇共发刑事案件280起,同比下降17.6%,破获现案153起,破积案32起,破隐案43起,破案率同比提高21%。两抢案件发案33起,同比下降34%,破获16起,破案率48%。盗窃案件发案117起,同比下降28%,破获97起,破案率为82%。治安案件发生211起,查处161起,查处率81%,发案率同比下降35%。“四个不发生”即: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众事件;没有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治安灾害责任事故;没有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聚众滋事和其他非法活动。“五个领先”即:凶杀案件下降幅度领先;四类可防性案件下降幅度领先;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先;综治基层工作领先;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领先。

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打造平安西柳”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命案专项整治及“平安西柳建设”工作,落实了经费保障政策,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制定了深化平安西柳建设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任副组长,镇政法、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司法、法庭、信访、卫生、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柳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村支部书记是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机关包村干部为联络员。同时,镇党委、政府与村、机关包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2014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书》,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平安建设工作调度会议,分析当前治安形势,深入排查矛盾隐患、着力解决安全和信访问题,统计综治工作情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上报。

创新网格体系,规范服务管理。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原则,针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行缜密的安排部署。以西柳村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样板,推进坯厂、码头、后古、老君、公怀、龙台、石井、古树等9个有条件村首批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网中有人、人中理事、事有人管、管理规范”的精细化管理。制定了《西柳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西柳镇平安协管员绩效考核制度》,《西柳镇人口协管员加分及奖励办法》、《人口协管员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人口协管员岗位补贴发放办法和责任追究》、《西柳镇人口协管员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实有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政工书记任副组长,镇政法、公安分局、司法、社保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全镇14个行政村中科学划分网格85个,配备平安协管员85名。平安协管员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中心户长、治安巡防员和镇建委自来水收费员等一线人员组成。上述人员均属兼职,在本村或本单位原先就有工资收入。在此基础上,由镇财政承担,对平安协管员每人每月发放300元岗位补帖。同时,在网格化日常工作过程中,平安协管员每办理一个暂住证,补助2元。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又在西柳市场及其周边和大型建筑工地划分网格88个,组织市场管理人员、个体党支部书记、业户代表和企业指定负责人成立216人的平安协管员队伍,这些人员不享受工资补贴,但参照执行平安协管员职责和考核办法。此外,我们广泛发动群众,成功动员各村老党员、老教师、村民代表560人志愿加入平安巡防员队伍,他们分组每日不定时在村内巡逻,有效打压了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我们采取广泛宣传、逐户排查、集中突击等工作方法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同时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实有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网格化管理,西柳分局列管重点人口225人,监管对象31人,法轮功人员7人,涉疆涉藏人员5人,重点上访人员7人,列管三级消防重点单位73家。排查出重症精神病人78人,由政府每年出资30万元将其中有暴力倾向的23人协调家属后分别送到八里社会福利院、鞍山市慈善福利院、康宁医院、海城宁心医院进行入院治疗。破获刑事案件36起,打处人犯27人,抓获逃犯3人。特别是2013年,码头村一村民在家中遭一名歹徒持刀入室抢劫,歹徒将其刺伤数刀后逃走。平安协管员孟庆彪闻讯后只身一人追捕歹徒并赤手与持械歹徒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将其制服。孟庆彪在与歹徒搏斗过程中,身上、头部多处软组织受伤且左侧一根肋骨骨折。

强化信访稳定,化解矛盾问题。随着西柳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海城宏基工业城、海城义乌小商品城等重点产业项目的不断入驻,涉及房屋征收、土地空间整理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及“4.14”火灾等一系列信访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凸显,给西柳信访稳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调度、协调,全力化解矛盾问题,使社会各项事业平稳有序推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层层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各级信访稳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营造“人人重视平安”的思想氛围。二是严格落实责任。把稳定作为各单位一把手的第一责任,严格落实年初制定的责任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工作责任落实到镇直各单位、各部门和村街,督促各级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出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分组下村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对排查出的重点信访隐患,逐人落实包案、逐人见面谈话、逐人制定化解和稳控措施。建立信访工作分析会制度,通过村排查分析会、镇汇总分析会等形式,找准问题症结,实现源头治理。四是做好重点稳控。对重点人员列出单子、摸清底子,对骨干分子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确保24小时不脱离视线。五是开展党政主要领导接访日活动。每周五除紧要工作任务外,党委书记、镇长和政工书记亲自接待上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针对群众合理诉求,亲自协调督办。六是针对个性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党委会讨论解决。面对义乌小商品项目建设征地引发东柳村150余人集体访问题,成立东柳信访问题工作组,深入东柳村耐心对群众进行相关政策讲解和思想疏导。针对单纯的土地征收创造性提出了政府让利,还利于民的土地征收模式。针对房屋及村集体资产征收,采取创办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模式。此举,既确保了海城义乌小商品城项目的落地开工,同时又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

此外,我们建立了人民调解服务中心。调解中心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调解,建立健全四级人民调节网络,实行一案一卷档案化管理。每年调解的各类纠纷达400余件次,法庭受理案件270余件,接待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700余件次。妥善处理了老君、公怀等村高铁中间夹部分群众因高铁通车噪音问题引起的上访。妥善处理了东柳村村民因对现村委会班子成员不满而引起的上访。通过耐心细致的息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镇司法所设立“148”法律服务热线,向全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尤其针对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开展无偿的法律援助,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了群众广泛参与的“两防两控”网格。我们组织村级调解委员会扎实开展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4月份,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