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来源: | 阅读量:1012次
2023 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生产、扩投资、促消费工作,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以工业新泰为核心的“五个新泰”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泰新篇章。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3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43.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69.3 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 亿元,同比增长 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95.9 亿元,同比增长 3.6%。三次产业结构由10.8:42.5:46.7 调整为 10.8:43.2:46.0。
服务业发展支撑有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295.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 46.0%。
非公有制经济稳中有进。2023 年底,全市市属私营企业达32178 户,投资者45356人,注册资金 2054.0 亿元,分别增长5.0%、6.3%和 10.0%。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步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69.3 亿元,同比增长 5.2%。
粮食播种面积5.3 万公顷,油料2.1万公顷,棉花 214.1 公顷,蔬菜及食用菌2.0万公顷。
当年封山护林面积12960 公顷,森林面积34507.2 公顷。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 115.4 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2369台,机收面积 76818 公顷。
三、工业
工业质效持续向好。202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 102.1%。实现营业收入582.9 亿元。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2 家,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 81 家,过十亿元企业7 家,利润过千万元企业41 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2023 年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 年的3.1:45.1:51.9调整为 2023 年的 3.4:48.3:48.2,工业投资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技改项目达158个,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85.8%;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占全部投资的76.6%;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达到12.0%,比去年高 3.8 个百分点。全年制造业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四新”经济投资分别增长26.2%、57.5%和 22.3%。
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市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99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7.6 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三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完成总产值57.6 亿元。
房地产市场稳中趋缓。房地产开发投资40.8 亿元,其中住宅投资37.5 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 93.5 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 55.0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6%。
五、城建、交通和邮电
城市建设不断加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 5 万立方米/日;集中供热面积1505 万平方米;绿地面积城区2565.9 公顷,建成区2442.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5.6 平方米。
交通运输稳步提升。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 3536.4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24.4 公里 。全市交通总周转量达619258.7 万吨公里,其中货运周转量预计达614707.9 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预计达45507.7 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9759.6 万元,比上年增长8.6%;函件4.3万件,特快专递 3.9 万件,汇票0.04 万张,包件 549.5 万件,定销报刊杂志903.3 万份。固定 电话 用户 44661 户,移动电话用户1191921 户。上网用户(含宽带、拨号、无线网卡)1106681 户。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1.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6 亿元,同比增长25.2%。2023 年末,全市城乡集贸市场 117 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103 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 个,工业品消费市场 2 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4 个。共有个体工商户 107494 户,从业人员240756 人,注册资金163.1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3%、10.6%
外资外贸运行平稳。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 76.0 亿元,增长26.9%。其中,进口14.1亿元,下降 2.5%;出口61.9 亿元,增长36.3%。实际利用外资 8509 万美元,下降15.8%。
七、财税和金融
财政运行支撑有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35.5 亿元,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25.1 亿元,增长 16.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 72.4 亿元,增长10.5%。2023 年全市税收总额 43.9 亿元,增长22.4%。
金融市场发展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1087.7 亿元,比年初增加 64.6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46.8亿元,比年初增加 102.8 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合计1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65.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716.0 亿元,比年初增加90.5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716.0 亿元,比年初增加90.5亿元。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3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60 家,比去年新增43 家,同比增长 36.8%;全年获泰安市科学技术奖11项,新泰市科学技术奖57 项。2023 年通过“双访”活动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30 余名,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 2 名、省级人才8 名。推动新沙单轨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单轨吊机车智能驾驶系统,开创了新泰市企业与国内顶尖高校合作的先例。2023 年我市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 30 位。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拥有普通初级中学 33 所,专任教师4474 人,在校生58712 人;普通高级中学10 所,专任教师1929人,在校生 22725 人;中等职业学校3 所,专任教师 580 人,在校生12129 人;小学135所,专任教师 5463 人,在校生90960 人;幼儿园 344 所,专任教师3355 人,在园儿童34153 人;特殊教育学校1 所,专任教师43人,在校学生 155 人。
公共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 1029 所,其中医院及卫生院41 所。实有病床 7127 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86人,其中执业医师 2438 人,执业助理医师933人,注册护士 3792 人,药剂员455 人。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术表演场所2处,年内各类获奖表演节目8 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 座,节目 1 套,日播音时间达到20 小时;电视台 1 座,转播节目24 套。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23 年,我市运动员表现突出,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牌 12 枚,其中银牌2 枚,铜牌10 枚;在国内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牌14 枚,其中金牌5 枚。共获得省级奖牌66 枚,其中金牌32枚。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780 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 62000 人。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达22500 万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常住人口123.46万人(不含天宝镇),城镇化率62.14%。其中,城镇人口 76.72 万人,农村人口46.74 万人。年平均常住人口 124.26 万人。
公安户籍(不含天宝镇)总户数493446户,总人口 1346166 人,其中女性656164人,男性 690002 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6%。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725227 人,乡村人口620939 人。当年出生率4.95‰,死亡率2.91‰,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2.0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55 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93元,增长 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4 元,增长 7.4%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78 人,增长136.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10838 人,下降2.8%,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 2355 人,下降 47.9%。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有 26.5 万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6.3 万人参加了居民养老保险,11.1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16.0 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市118.8 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4.3 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4.5 万人。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含敬老院)30处,床位 4835 张,收养人数1228 人,集中供养率达 14.3%。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报数或初步核定数,以每年的统计年鉴为准。
2、本市生产总值(简称GDP)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5 年起公安局户籍人口分类有变化。
4、自 2017 年起将研发支出纳入GDP 核算,并对 2011 年以来 GDP 数据进行了修订。
5、2016 年新泰市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原天宝镇划转至泰安市高新区管辖。
6、自 2018 年起粮食等有关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新泰调查队。
- 【中国中小城市指数网】